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务正业(第一更5000)_四合院之光
笔趣阁 > 四合院之光 >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务正业(第一更5000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务正业(第一更5000)

  于是设备科那边就被刘海丢了一堆的图纸,因为现在钢板质量不怎么好,所以车底盘必须要锻造过,这样锻造过的大梁,装了二三十吨没啥问题,不锻造的大梁就不好说了,毕竟现在的钢板不像后世那些大型轧机出来的,要什么样的都有。

  一个是6米2的卡车,一个4.2米的,当然还有传动轴,这个也需要锻造,现代冶炼技术过关,看着车的传动轴直径小,一点问题都没有,这个时候冶炼技术等等不行,那么就只有做的大一些了。

  设备科这边拿到图纸,就赶紧送到轧钢厂去了,轧钢厂这边现在就是一个配套厂子了,领导说了,对面重工厂的拿来的图纸,必须第一时间完成。

  轧钢厂以前感觉没面子,但是过了一个肥年,巴不得厂子合并过去呢,现在食堂三天两头也有肉吃了。

  上级不是没想过合并,但是孙爱国拒绝了,孙爱国嘴上说什么自己管不过来,其实也知道人家一个厂合并,管理以后是一个大问题,再说自己这边车间多的是了。

  刘海自己亲自上手了,微耕机再等等了,等卡车制造出来,让李大力几人搞就是了。

  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  刘海自己亲自做模具的时候,农业部的专家已经到了南方。

  在广省南边某个试验田里面,部里面的专家组正亲自看着一片一亩的红薯地,藤蔓收割了称重,然后是挖红薯,一个个的大红薯被挖出来了。

  因为冬季只有在这南边部分地方可以种植红薯,其余的地方种植不行,就这样这边冬季都有点没挺过去。

  红薯藤可不会丢弃,一旦验收通过,这些会送到各个省市,可以从南到北种植,六月份在北方种植,九月底就可以收获第一批了。

  “产量很高啊,周围村子种植的怎么样?”部里面专家也知道试验田与农户种植的有差距。

  “这边收了之后,那边诸位领导随便选一块就是了,村子种植的不少。”这边农研所的人自信的说道。

  “好。”

  专家们忙碌了好几天,结果出来了,试验田单红薯就达到了接近8000斤,算上藤蔓什么的万斤

  农户种植的就要低一些了,红薯只有6000斤,加上藤蔓有接近八千斤了。

  “好啊,好啊。”部里面专家看到结果之后,也是很激动,南方红薯可以种植两季,也就说亩产饲料可以达到两万斤。

  红薯还可以做粉条,这也是紧俏货,当然红薯也可以吃,红薯杆过水晒干之后出口,这叫黄金菜。

  土豆这边试验田达到了五千多斤,农户大田差点四千斤,这就是差距,毕竟试验田管理水肥什么的肯定比农户要好很多。

  但是部里面专家更高兴了,因为大西北最合适的就是土豆,一个村种植一片,口粮怎么也保证了。

  “这土豆好啊,今年赶紧送一批去大西北,那边十年九不收啊,就这土豆,多少都有收成。”部里面专家立马决定把土豆送到大西北去,进行试验,正好今年能赶上。

  后世土豆在大西北种植的不少,那边很多人也是以土豆为主食,其余的粮食看天收,丰收的时候下大雪还在收粮食,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,后世很多商人从西南,中原地区拉一车红薯到大西北换土豆,一斤红薯换好几斤土豆,靠这个发财的。

  现在别说四千斤了,大西北一亩地有两千斤就已经很好了,毕竟大西北的土地多不是。

  部里面的专家验收之后,就形成了文字报告,直接送到了部里面领导面前,毕竟土豆这些要送到大西北试验,还需要领导,这个年代运输力量短缺。

  部里面拿到文字汇报,就送到上面,毕竟亩产两万斤,虽然是两季,然后加上红薯藤什么的,但是红薯全身都可以吃的,红薯叶,红薯杆,红薯,饲料,粉条等等都可以。

  而且红薯基本不选地,山地,坡地,适应性广。

  “咦?”部里面领导仔细一看,怎么这里面又有这个摩托车厂的事情?

  实在是京都东城的摩托车厂不务正业太出名了,你说你造摩托车就造摩托车,现在成了重型机械厂了,厂子都修到亮马河了。

  朱海洋的同学周明成就被部里面叫去问话了,周明成也老老实实的回答,自己同学有个学生,他们厂子后面一片地,里面一部分红薯土豆长的格外好一些,他们不懂,就让自己去看看,自己看了也不敢肯定,就委托在南方的朋友试验一下。

  农业部的领导听完之后,一下子就明白了:“这个小刘同志觉悟高啊,换了其他人说不定就错过了。”

  “是的,其实很多良种都是从大田里面选出来的,换了别人也许就好奇一下子,其实咱们北方种这个品种很好吃,去年收了红薯我们就煮来吃了。”周明成点点头说道。

  “南北差异,这件事情先这样,等今年大西北试验一下再说,你先回去吧。”领导点点头说道。

  现在北方的试验没出来,不敢贸然下结论,不然到时候丢脸的是自己。

  农业部的领导见了一机部领导,不免调侃一番:“你们那个摩托车厂居然把手都伸到我这边来了。”

  一机部领导没好气地说道:“给你们农业搞的机械不好吗?”

  “不是机械,是优良品种的农作物。”

  “啊……这?”

  孙爱国忙的不行了,领导一个电话,就屁颠屁颠的来了,进门就问道:“领导有什么任务,我那边忙着呢?”

  “哟,哟,你还忙呢,我就闲着了,我问你一个事情,你们怎么跟农业部扯上关系了?”领导开口问道。

  孙爱国听到这话,纳闷的问道:“农业,没有啊,手扶拖拉机不是上交了吗?”

  “去年你们请一个农学院的老师去挖红薯?”领导提示了一下。

  孙爱国一听这话,先拿起领导的香烟,给领导拿一支,自己拿一支,然后先给领导点燃说道:“刘海同志那边不是有时候想搞点试验什么的,就在厂子后面单独找了一块地,修了几间房子,那边一般人不准进去瞎逛,图纸什么的都有。”

  “还空了一大片地,修房子的时候翻了一次,去年春季,刘海同志觉得空着可惜,就把其他工地上清理的杂木荒草烧了,然后种了一片红薯,土豆。”孙爱国开口说道。

  领导点点头:“好同志啊。”

  “嗯,也许是刘海同志以前种地的吧,没想到下半年,这地里面有一部分红薯,土豆格外的好,刘海同志就找他老师问问,他老师就找了农学院的同学,挖的时候我还亲自上手了,那个时候正好是手扶拖拉机出来,就用那个拖拉机把红薯土豆翻出来。”

  “当时那个周老师还有些不敢肯定,估计是面子上过不去,就决定送到南方去试一试,还是我找的关系把东西送到南方,刘海同志的老师打电话说试验效果不错。”孙爱国详细的汇报了一番。

  “嗯,的确不错,亩产达到两万斤。”领导点点头。

  “咳咳,咳咳,咳咳。”孙爱国听到这话,一口烟就呛到了肺里面去了,赶紧的拿起领导的杯子,喝了两口水。

  几分钟之后,眼泪汪汪的孙爱国才开口说道:“怎么可能,两万斤啊,不是两千斤。”

  “南边两季,试验田的产量,红薯藤与红薯一起,农户种的没那么多。”领导开口解释道。

  孙爱国这下明白了:“啧啧,要是以前有这么多红薯……唉。”

  “土豆那边产量也是有三千多斤,今年大西北试验出来就好了,你们最近在干什么?”领导开口问道。

  “刘海同志在搞六缸柴油机,我们要造卡车。”孙爱国开口说道。

  “咳咳,咳咳!”这回轮到领导咳嗽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